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学前融合教育项目临沂试点区2024年度总结暨2025年度启动会在临沂第一实验幼儿园召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陈学锋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雪云教授在线上出席会议。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孔玲,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教研员张明珠,临沂市政府总督学、三级调研员张立波,山东师范大学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孟媛,郑州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青岛市市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杨思墨等出席会议。
在开幕式上,张立波指出,全市学前教育系统在自主游戏的基础上,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专业培训、深化融合实践、加强项目辐射、优化教研体系、持续探索实践融合教育,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孔玲指出,融合教育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具体要求。临沂学前教育团队扎实推进融合教育,建构教育、卫健、残联、家庭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立一支多部门参与、跨领域合作的专业团队,整体提高了区域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了普通幼儿园的融合教育质量,让区域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好”,为我省下一步全面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指出临沂市要强化问题导向、攻坚精神和质量意识,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项目专家资源和平台资源,广泛学习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融合教育先进理念,将先进理念系统化、精细化、本土化;讲好融合教育故事,传播融合教育理念,为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苏雪云对临沂教研团队所展现出的主动上进的敬业精神和真抓实干的探索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在项目收官之年,要继续研究真问题,不断创新教研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前融合教育的持续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陈学锋充分肯定了临沂市在自主游戏与融合教育相结合方面已取得的显著成果,要求持续强化项目研究与实践,建议借助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融合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逐渐缩小园所间差距,为儿童发展创造更优越的育人环境。
李顺在主持讲话中指出,自实施试点项目以来,全市构建体制机制、建设支持体系,学习先进理念、开展师资培训,凝聚融合共识、强化协同共育,实施入园评估、指导保教实践,提升了教师融合教育整体水平,保障了特需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减轻了家庭负担。
由各融合教育试点园、跟随园的园长和教师代表等20人组成的测评小组,基于前期对临沂市五区九县18所融合教育试点园、跟随园的实地观摩、深度调研与教师访谈等情况,对照《幼儿园融合班级质量观察表(ICP)》,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汇报。
会议以3个园本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将量表内容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分享了ICP在学前融合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随后,沂南县特殊教育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焕栋组织全员围绕“评估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ICP”等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蔡蕾从评估工具的重要价值、对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幼儿成长发展的积极影响等角度,给予了专业的解答和指导。孟媛针对如何组建包含教育、康复、医疗等跨专业的“教康医”团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建议。
下午,在临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董欣的主持下,四位代表分别以“幼儿融合成长档案”“师幼互动”“幼小衔接”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主题,就园本化的融合教育行动研究做了详细介绍。
各小组针对“分享中的收获与困惑”、“行动研究的本质与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行动研究”等核心问题展开研讨交流。在点评环节,孟媛基于行动研究与课题研究的内在联系性,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实践优势,聚焦保教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与优化策略;蔡蕾巧妙运用“教授妈妈卖煎饼”的实例,将行动研究的核心理念与具体步骤融入其中,增强了行动研究的可理解性。
张成建宣读2025年临沂融合教育项目组工作计划,指明了今年项目工作的两大核心目标:一是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二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多方协作,以期推动区域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张立波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期望教研团队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奉献精神,不断努力,共同推动临沂学前融合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期间,孔玲先后走进临沂市兰山区直第一幼儿园、临沂第一实验幼儿园、临沂第四十中幼儿园和河东区第一幼儿园,针对“图画书阅读”“自主游戏和融合教育”“幼儿园课程建设”“游戏后的分享”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
项目组成员、试点园和跟随园园长、业务园长、骨干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活动。